一针一线勾勒怀旧情谊,一勾一剪汇就非遗文化。日前,鲁绣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即墨花边作为“鲁绣”五大品类的其中一个,晋身国家级非遗中的传统美术项。此番消息一出,让在国际上拥有“抽纱瑰珍”美誉的即墨花边成为直播平台的“热销货”,从外贸转内销的“二次创业”,即墨花边可谓经历了传承与创新的“风雨”。
王军,是即墨花边的第三代传承人,也是现如今青岛国华工艺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谈起即墨花边的发展历程,王军打开了话匣子。
相传,明朝末年,即墨民间就出现了用棉线或丝线编织的网状花边。乾隆年间,即墨西北地区的长直、段泊岚,周戈庄一带已经广泛流传着“小扣锁”(捏绣)和“绣花”两种民间手绣工艺。1910年,即墨艺人引进意大利花边在当地生产,并结合民间编织、刺绣的特点,在工种、针法排绣旁补、图案上不断创新和改进,逐步形成了独具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即墨镶边旁步尊龙网上娱乐代理。1956年女子绣工科,地方上的众多花状合并,成立了即墨花边厂,自此瓯绣,即墨花边进入全盛时期。
1981年,美术专业毕业的王军考入了即墨花边厂设计科,顺利成为一名花边设计师。随着时间推移,即墨花边厂由于种种原因宣告破产。至此,本就出身于即墨花边世家的王军创建了青岛国华工艺品有限公司,担任起传承即墨花边的重任。
“传统的即墨花边集锁、编、织、缠、拉、露、镶等20多种工艺和80多种针法为一体,是花边编织与手工绣花两种传统手工技艺的完美结合,代表了中国传统编织技术的最高水平,其成品主要有台布、餐套、床单、被单、被套、窗帘、沙发巾、靠垫等上千种规格近千个品种。”王军说。
2009年苏洵,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启动后,王军为申报即墨花边传统手工艺做了大量工作,包括对民间花边老艺人及口述资料进行系统记录和整理,对花边技法、针法进行抢救性保护等。同时盘带花边,青岛国华工艺品有限公司内设有900余平方米的即墨传习馆,定期培训新一代花边编织传承人,扩大花边从业人员队伍。公司还投资400万元建设了1000余平方米的即墨花边博物馆。企业通过大量资金投入,使即墨花边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并先后获得“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中国国际商会即墨商会优秀会员企业”等荣誉。
多年来,青岛国华工艺品有限公司除了注重对即墨花边传统技艺的传承外,总经理王军带领全体员工致力于对花边新材料、新工艺、新针法、新产品进行研发与创新扭针绣,既降低了花边的生产成本,又极大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增强了花边的观赏性和实用性。
走进青岛国华工艺品有限公司即墨花边博物馆内,各式各样的新式的即墨花边作品映入眼帘,从实用的家居用品到观赏性的花边艺术品,这一件件作品都是传统迈向创新的产物。
其实,早在创办青岛国华艺术品有限公司初期,王军就萌生了创新传承即墨花边的想法。
最初,由王军领衔设计的几款新式花边作品出炉,搭配“手机结合”的模式,打开了外贸市场,随后订单接连飞来,让他收获了第一桶金,这一来,公司逐渐在市场站稳了脚跟,并于1994年取得自营进出口权排参针,进入了自我发展、自主经营的快车道。为建立前沿阵地,青岛国华工艺品有限公司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成立了ELEL公司和货品中转仓库,这也成为即墨花边通往欧洲的中转站和瞭望世界的窗口。
除了在工艺上的创新外,青岛国华工艺品有限公司还与青岛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等高校建立联系,定期举办座谈会,寻找即墨花边的新样式和新工艺。这样一来,一个个富有生机和艺术性的花边作品正式“出炉”。在2019年第十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颁奖大会上,文创产品《一枝独秀》荣获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银奖。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即墨花边的外销模式,原本紧靠外贸订单的即墨花边不得不寻找新的突破点。偶然间,王军发现了“二次创业”的契机——直播带货。为此,王军马不停蹄地组建了线上直播团队和线下保障团队,并利用抖音等直播平台进行带货,收获了一批“铁杆粉丝”。
“现在平均一天的销量达到了300单左右,营业额达到了2万左右。成功打开了即墨花边从外贸转内销的一条新路。”王军说尊龙网上娱乐代理。
传承不能丢,发展不能停。随着汉服、旗袍等传统文化的日渐兴盛,王军好像看到了即墨花边的另外一条“康庄大道”。为此,王军到长沙、成都、杭州等地考察,摸索到了即墨花边所能应用的领域苏辙。
“此前我们在博物馆陈列中,就做了好几个汉服款式,精致的即墨花边镶在衣领尊龙网上娱乐代理、衣袖、下摆等处,特别有感觉,很多访客爱不释手。但由于此前公司多做出口欧洲的贸易,所以没有量产。今年打算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想借力花边的工艺,在研发的前端发力。”王军说。
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传承百年的即墨花边仍活跃在现在,离不开的就是一个“新”字。未来,即墨花边还将继续发展,用传统工艺的精华打通创新的脉络,为非遗的发展注入新生能量。